发表时间: 2025-07-15 16:22:45
作者: 炼化及石化下游产业网
浏览: 15
7月15日,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投产仪式在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下称“大亚湾开发区”)举行。这是国家重大外资项目之一,是美国企业在华独资建设的首个重大石化项目,其高端化工产品将有效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作为全球知名的能源石化公司,埃克森美孚积极布局粤港澳大湾区。从2020年举行“云开工”仪式,到2023年启动建设埃克森美孚大亚湾研发中心,再到今年乙烯装置试生产成功,在政企双方通力合作下,项目建设效率之高、速度之快,充分体现了中国速度、广东速度。
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当前,大亚湾开发区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炼化一体化规模全国前列,连续6年居中国化工园区第一。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将为惠州打造全球石化产业高地注入强劲的动力,为广东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集群提供有力的支撑。
合作共赢 国际石化巨头深度布局惠州
国际石化巨头埃克森美孚,很多人并不陌生。早在1892年,埃克森美孚的前身—标准石油公司即开始在中国销售煤油。如今,埃克森美孚已经深入参与中国能源行业诸多领域。
2020年4月22日,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举行“云开工”仪式。一期项目包括年产160万吨乙烯的灵活进料蒸汽裂解装置,以及两套年产共计120万吨的高性能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装置,一套世界最大单体年产50万吨的低密度聚乙烯装置和两套年产共计95万吨的差异化高性能聚丙烯装置。值得一提的是,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16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是国内单套装置最大产能。
乙烯被称为“石化工业之母”,是有机化工最重要的基础原料。一期项目生产的乙烯、聚乙烯、聚丙烯等高附加值基础化工原料,将广泛应用于消费品包装、工业包装、卫生用品、汽车、家电等领域。随着项目的建成,将进一步减少高性能聚烯烃的进口依赖,为粤港澳大湾区塑料、服装、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链提供关键支撑。
以聚乙烯产品为例,采用埃克森美孚专有技术生产的产品,具有优异的强度、耐用性和韧性、易于热封以及出色的光学特性。据介绍,一期项目的产品组合覆盖从通用型到高性能工程塑料多个等级,能够满足中国客户在轻量化、环保、安全性等方面的多样化需求。部分产品采用可循环再利用材料,支持更低碳排放的制品应用方向,助力客户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在绿色发展方面,项目环保采用预处理外置模式,是国内首例。配套项目综合能源站可接收项目工艺尾气参与燃烧,实现清洁能源综合循环利用。
从生产制造到研发创新,石化巨头在惠州的产业布局不断加码、日益优化。2023年2月,埃克森美孚大亚湾研发中心启动建设。大亚湾研发中心项目配备了北美总部以外的首个聚丙烯中试装置,将加速差异化高性能聚丙烯的开发,专注于基础化学研发和产品工艺开发等领域。去年12月,埃克森美孚大亚湾研发中心行政楼投入使用。埃克森美孚研发中心的建成,将进一步赋能惠州乃至广东省石化产业科技自强,助力广东省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大亚湾研发中心将强化本地产业链协同,推动高端化工新材料在中国制造业中的更广泛应用。”埃克森美孚(惠州)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兴军表示,期待未来共享机遇,助力华南地区现代石化产业集群发展,共同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升级换代,推动中国石化行业价值链向中高端发展。
专业服务 跑出项目建设“惠州速度”
重大石化项目由于建设规模大、流程长、系统性强,优质的服务必不可少。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开发区各级政府部门对项目给予全流程、高效能的支持,成立埃克森美孚项目专班,在用地审批、通关协调、建设许可等方面提供专业服务,跑出了项目建设“加速度”。
比如,项目从2017年5月美孚高层首次来惠考察,到双方达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仅用时4个月,刷新了惠州招商引资的历史纪录。项目4个月完成园区规划修编,11个月完成转规,一年半项目动工建设,创造了“惠州速度”、“广东速度”。
埃克森美孚高层高度肯定惠州项目,评价该项目“建设比预期快、成本比预期低、调试试产最快。”
“从接触考察到协商谈判,从项目审批到落户建设,专班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报批材料都是按箱计算的。”大亚湾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专班为项目提供全方位服务。比如,由于时差问题,专班主动安排在晚上与外方进行沟通对接,做到“24小时不打烊”。
专班推动项目建设管理从“串联”向“并联”转变,合力解决项目落户的实际难题。比如,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从谈判、完成国家储备项目转规划项目,到完成审批、开工建设,仅用时18个月,完成了原本正常需要5年时间的工作。
项目落户后是加快建设。专班广集一批石化、环保、安全、工程建设、规划、报批报建等方面专业人才,组织各部门业务骨干、行业专家系统梳理涉及各项目建设关键环节的核心问题,明确时间节点、具体措施、责任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专业高效的服务体现出优质的政务环境和务实的营商理念。”李兴军表示,广东制造业基础雄厚,产业链完备,市场开放程度高,是全球领先的制造中心之一。未来将持续与广东省、惠州市和大亚湾政府携手合作,把握更多机遇助力广东高质量发展。
在政策指引下,埃克森美孚在华首笔人民币贷款顺利落地惠州。截至目前,埃克森美孚(惠州)化工有限公司已与多家银行签署了项目贷款、流动资金贷款等相关协议,有效地支持了项目建设。
对标一流 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开放,是惠州这座沿海城市显著的城市特质。20世纪80年代末,惠州开启争取中海壳牌一期(原南海石化)项目落地征程。在数任领导班子接续努力下,2002年11月,中海壳牌项目终于打下第一桩,宣告当时中国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正式落地。
大项目的“榕树效应”迅速显现。先后吸引带动巴斯夫、科莱恩、三菱化学等10多家世界知名和行业领先优质企业落户,大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基础好、起点高、发展快。”是行业人士对大亚湾石化区的评价。
在对标世界一流中前行,大亚湾石化区积极学习新加坡裕廊、荷兰鹿特丹、比利时安特卫普等地先进经验,成长为国家重点建设的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广东省唯一)、连续6年位列“中国化工园区30强”第一,两度获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五星级示范基地。
沿着石化大道中一路前行,一系列化工新材料企业映入眼帘,勾勒出一条从炼化到新材料的产业链,前来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有13家,呈现央企外企民企集聚发展态势。目前,大亚湾石化区已实现炼油2200万吨/年、乙烯38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炼化一体化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世界500强和行业领先企业投资占比近90%。”大亚湾开发区石化能源产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大亚湾开发区结合石化原料供应能力、国内外市场需求及行业技术走势制定“招商图谱”,开展产业链招商,着力延链、补链和强链。石化区已落户项目125宗,总投资3324亿元,形成碳二、碳三、碳四、芳烃、电子化学品等优势产业链。2024年,大亚湾石化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670亿元,增长13.9%。
当前,大亚湾开发区坚持以世界级高标准做好“六个一流”,即建设国际一流的产业规模、构建国际一流的产业结构、建设国际一流的综合配套、建设国际一流的创新基地、实行国际一流的管理服务、打造国际一流的安全环保,推动园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南北深度一体化 形成优势互补发展新格局
距离大亚湾石化区直线距离10公里外,惠州新材料产业园正在加快建设。
市场需求即发展机遇。粤港澳大湾区是全国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工业门类齐全、产业规模巨大,其中汽车、装备制造、家电、建材等行业规模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对石化新材料产品需求旺盛。惠州石化产业基础优势明显,大亚湾石化区产品原料丰富,自2019年起,惠州市高标准布局建设惠州新材料产业园,进一步拓展石化产业发展空间,集中力量建设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
目前,惠州新材料产业园规划面积30.2平方公里,已累计完成投资超180亿元,正加快打造“国内一流新材料产业基地”和“粤港澳大湾区新材料科技创新基地”。今年4月,惠州新材料产业园成功获省级化工园区认定,成为全省第一个新认定的化工园区。
“一道两管,隔墙供应。”惠州新材料产业园规划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大亚湾石化区每年可提供130多种、近3800万吨基础化工原料用于延伸中下游产业链。目前,大亚湾石化区、惠州新材料产业园互联互通的石化专用通道已贯通。两个园区联动发展日益密切,正加快形成产业集聚、原料互供、优势互补、设施共享的深度一体化发展格局。
近年来,惠州统筹推进“一园两区”同频共振、一体化发展。两大园区共同编制全产业链招商图谱和招商需求清单,紧盯行业头部企业实行精准招商,打造新材料领域“优等生”俱乐部。数据显示,惠州新材料产业园累计落户产业项目40宗,总投资约474亿元。今年上半年新落户产业项目14宗,总投资113亿元。
大平台承载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如今的惠州,目标更加远大、任务更加光荣。去年7月,省委、省政府正式发布《关于支持惠州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意见》(下称《意见》),赋予惠州“全球石化产业高地”的战略定位。《意见》提出,到2027年,石化产业形成乙烯540万吨、高端聚烯烃660万吨的年生产能力,重点领域能效、水效达到标杆水平。到2035年,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跻身世界前列,建成世界一流的石化产业高地。